王建煊院長主講
金句:哥林多前書十五:三—四「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:第一,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,為我們的罪死了,而且埋葬了;又照聖經所說,第三天復活了。」
讀經:路加福音二十四:一—七,使徒行傳一:九—十一,哥林多前書十五:三—八
今日是紀念耶穌復活的日子,因祂的復活,使我們有復活的生命。曾有坊間出版的書,記述耶穌七大奇妙的事:降生、受死、埋葬、復活、升天、再來、最後審判。如果耶穌沒有降生,後面的事情就不會發生,如果耶穌死後沒有升天,祂不是神,只是了不起的名人…。路加福音二十四:一—七記載,那些婦女帶著所預備的香料來到墳墓前,看見石頭已經從墳墓滾開了,她們就進去,只是不見主耶穌的身體。忽然有兩個人站在旁邊對她們說:「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?他不在這裡,已經復活了。當記念他還在加利利的時候怎樣告訴你們,說:『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裡,釘在十字架上,第三日復活。』」使徒行傳一:九—十一「…他就被取上升,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,便看不見他了。…忽然有兩個人身穿白衣,站在旁邊,說:『加利利人哪,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?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,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,他還要怎樣來。』」哥林多前書十五:三—八「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:第一,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,為我們的罪死了,而且埋葬了;又照聖經所說,第三天復活了,並且顯給磯法看,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;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,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,卻也有已經睡了的。以後顯給雅各看,再顯給眾使徒看,末了也顯給我看…。」從這三處經文,顯明耶穌死裡復活的真實性,也帶給我們極大的盼望。有位聖經學者闡釋,相信耶穌復活的人,就如詩篇二十三篇所描述的:「耶和華是我的牧者,我必不致缺乏。…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;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,直到永遠。」因著疫情及科技的發達,很多教會瀕臨關門的危機,美國最近統計,近年來,每年有四千多間教會關門,不去教會作禮拜的日愈增多,探究原因:每個人都有手機,不需到教會,從手機就可聽到詩歌、講道內容…。教會如何復興?
一、籌辦耶路撒冷聖地之旅
多年前,我與蘇老師曾到以色列旅遊,我們走在往以馬忤斯路上,是耶穌復活向二位門徒顯現的地方。也到各各他參訪,耶穌在那裡揹起十字架,被羞辱、鞭打,被釘在十字架上,受苦流寶血。這條路被稱:苦傷路。旁邊有一教堂,名:升天堂,耶穌當年在這裡復活升天。種種情景,身臨其境,感觸良多。如與聖經記述情節連結起來,屬靈生命就提升。到緬甸落後地區參訪當地教會,如何在簡陋建材下,不受逼迫,仍然敬拜讚美神;或到淡水參觀馬偕博士紀念館,記念馬偕博士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,打開福音的門。參與這些旅程,使我們增廣見聞,也緬懷先人為福音緣故,歷經千辛萬苦。教會弟兄姊妹更多的認識,凝聚力就愈強。
二、走在復活的道路
我們在台灣成立了三個基金會,在林口設立「天使居」,本著耶穌的大愛,妥善經營管理。凡住進來的老人要像天使般的快樂,直到回天家,都有很好的照顧。雅各書二:七「這樣,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。」愛人如己,就要去行。教會要多關注、探訪年長者,弟兄姊妹感同身受,更能委身在教會,當做自己的家,教會就會復興,吸引更多的人走進教會。
我最近完成二本著作:《夜盡天明》、《走在花園裡》。《夜盡天明》描述我成長歷程,從貧窮家庭,一步一步完成大學學業,進到海關任職,再考入中央銀行。當我開始上班,第一份薪水交給母親,我的母親真是苦盡甘來(夜盡天明)。當時正逢台灣經濟起飛,國民所得提高,是經濟奇蹟,台灣被稱為「亞洲四小龍」之一,多數家庭脫離貧困,夜盡天明,這都是神的恩典。《走在花園裡》記載我與蘇老師結縭五十八年,膝下無兒女,但我戮力從公,一再被拔擢,擔任財政部長,獲媒體評選「亞洲最佳財政部長」殊榮。我競選立法委員,最高票當選。在政壇上,表現傑出,被讀者文摘評比「台灣政治人物最值得信賴」第一名,這些榮譽猶如走在花園裡。自己去種花,自然就會看到很多花。勉勵弟兄姊妹也要努力種花,經常走在花園裡,享受殷勤得來的成果。